概念引领,创新驱动|刘占科副教授《钢结构设计原理》示范课圆满落幕
2025年6月3日晚,土木工程虚拟教研室系列示范课再添精彩篇章。兰州大学刘占科副教授以"基于概念分析的钢结构连接教学方法"为主题,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带来了一场融合理论基础与教学创新的深度分享,为全国土木工程教育工作者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教学盛宴。
名师风采:教研相长的学术领军者
刘占科博士作为兰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身兼结构工程实验室主任、结构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土木工程系副主任等多重职务,在钢结构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其多元化的学术任职中,刘老师担任《建筑钢结构进展》期刊青年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同时也是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构力智库专家组成员等,展现了其在学术界的广泛影响力。
科研方面,刘老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荣获国华杰出学者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重要奖项。在《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提出的压弯构件最大二阶弯矩计算的直接确定法,革新了沿用半个多世纪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并在国内外率先建立了复合荷载作用下钢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的计算理论和方法,体现了深厚的学术创新能力。
示范课精华:概念引领的教学创新实践
在这次示范课中,刘占科副教授系统分享了其在钢结构教学领域的创新探索:
1. 概念分析教学法的深度解析
刘老师从钢结构连接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通过概念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结构力学思维。他强调,理解连接的本质特征比单纯记忆计算公式更为重要,这一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 创新理论的课堂转化
基于其在压弯构件和钢梁弯扭屈曲方面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刘老师展示了如何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具体案例,生动演示了如何引导学生从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深入理解复杂的结构行为。
3. 工程实践与理论教学的融合
结合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刘老师分享了如何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他特别强调了概念理解在工程实践中的指导价值。
4. 教学方法的系统创新
刘老师系统介绍了其在钢结构连接教学中的方法创新,包括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案例驱动的理论讲解以及实践强化的知识内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互动交流:教学创新的思想碰撞
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围绕"概念分析方法在基础课程中的实施路径""科研反哺教学的具体策略""钢结构教学中的难点突破"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刘占科老师强调:"钢结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直觉和力学素养,概念清晰是创新应用的基础,这也是我提出概念分析教学法的初衷。"
活动影响:推动钢结构教学改革深化
本次示范课作为虚拟教研室系列活动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课,不仅展示了高水平的教学创新实践,更体现了教研相长的教育理念。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刘老师在理论创新、教学转化、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见解,为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
虚拟教研室将持续推出系列名师示范课,搭建教师专业成长与经验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携手共建高质量课堂,推动土木工程教育创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