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教研室

网站首页 / 虚拟教研室 / 正文

2024-11-05+蒲万丽教授名师示范课
时间:2025-10-26 12:00   点击数:

“四要”背景下钢结构课程教学创新|蒲万丽教授示范课圆满举行

2024年11月5日晚,土木工程虚拟教研室第八场名师示范课成功举办。西南石油大学蒲万丽教授以《“四要”背景下钢结构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为主题,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分享了其在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创新成果,为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呈现了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盛宴。

名师风采:深耕钢结构教学的课程改革先锋

蒲万丽教授作为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钢结构体系和轻型钢结构研究,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均取得显著成就。她主持和主研科研及教学研究项目20余项,展现出深厚的学术积淀。

在教学改革方面,蒲教授作为四川省一流课程《钢结构设计原理》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钢结构设计》的负责人,在课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曾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气东输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先进个人、西南石油大学优秀教师等称号,并多次获得校级课堂教学质量奖,体现了其在教学领域的卓越表现。

示范课精华回顾:"四要"背景下的教学创新实践

在两个小时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的分享中,蒲万丽教授系统解析了"四要"背景下的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1. 课程目标的重构与升华

蒲教授深入阐释了"四要"(即课程思政要实、创新能力要强、工程实践要足、教学方法要新)内涵,分享了如何将这一理念贯穿钢结构课程教学全过程。她以钢结构设计案例为例,展示了如何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

2. 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入

作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蒲教授重点分享了在钢结构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质量意识、创新思维的具体做法。通过典型工程案例,将结构安全责任、工程伦理等思政元素自然渗透到专业知识教学中,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3. 工程实践能力的系统培养

基于在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的实践经验,蒲教授系统介绍了如何将工程实例转化为教学资源。她创新性地提出了"项目引领、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真实工程项目的解析,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

蒲教授展示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钢结构课程中的应用,包括虚拟仿真、数字化设计等现代技术的融合运用。她特别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研讨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互动交流:教学改革经验深度分享

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围绕"如何平衡传统理论与新兴技术的关系""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工程实践案例库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蒲万丽教授强调:"钢结构课程教学要立足工程实际,着眼未来发展,既要传承经典理论,又要拥抱技术创新,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

活动影响:推动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

本次示范课聚焦"四要"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为各高校钢结构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蒲教授的教学理念先进、方法实用,特别是在课程思政建设、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对推进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虚拟教研室将持续推出系列名师示范课,搭建教师专业成长与经验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携手共建高质量课堂,推动土木工程教育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