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教研室

网站首页 / 虚拟教研室 / 正文

2024-10-15+车佳玲教授名师示范课
时间:2025-10-26 11:57   点击数:

“新工科”背景下混凝土结构课程改革|车佳玲教授示范课成功举办

2024年10月15日晚,土木工程虚拟教研室系列示范课第七场活动圆满落幕。宁夏大学车佳玲教授以“‘新工科’背景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改革与实践”为主题,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分享了其在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方面的深入探索,为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提供了一场内容丰富、理念前沿的教学盛宴。

名师风采:课程思政与科研创新并重的学科带头人

车佳玲教授作为宁夏大学博士生导师、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位点负责人,同时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均取得突出成就。她长期致力于新型材料与新型结构体系研究,在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教学方面,车教授主讲《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设计》、《结构抗震分析与控制》、《结构动力学》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主持教改课题4项,形成了系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在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4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4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本、教材1本,展现了深厚的学术造诣。

示范课精华回顾:新工科理念下的课程改革实践

在两个小时的精彩分享中,车佳玲教授系统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混凝土结构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

1. 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创新

车教授深入分析了传统混凝土结构课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以“工程需求为导向、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思路。她详细介绍了如何将新型材料研究成果、最新工程案例和前沿设计理念融入课程内容,构建了更加符合新时代工程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

2. 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入

作为自治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车教授重点分享了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创新做法。通过抗震设计案例解析,将工程安全责任意识、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自然渗透到专业知识传授中,实现了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3. 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车教授展示了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多种创新教学方法在混凝土结构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她特别强调了数字化工具和虚拟仿真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BIM技术和结构分析软件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 科研反哺教学的路径探索

基于在新型材料与新型结构体系方面的深入研究,车教授系统分享了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的有效路径。她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素养。

互动交流:课程改革经验深度探讨

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围绕“如何平衡传统内容与前沿知识的关系”“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方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施策略”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车佳玲教授强调:“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改革,既要保持课程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又要体现前沿性和创新性,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

活动影响:推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改革创新

本次示范课聚焦新工科建设这一重要主题,为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与会教师普遍认为,车教授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思政融入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科研反哺教学方面的创新做法,对推进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虚拟教研室将持续推出系列名师示范课,搭建教师专业成长与经验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携手共建高质量课堂,推动土木工程教育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