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教研室

网站首页 / 虚拟教研室 / 正文

2024-10-29+陆华教授名师示范课
时间:2025-10-26 12:03   点击数:

理论实践双驱动,赋能课堂新活力|陆华老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改革示范课圆满举行

2024年10月29日晚,土木工程虚拟教研室第九场示范课成功落下帷幕。北方民族大学陆华博士以“‘理论+实践’双重驱动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改革与实践”为主题,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分享了其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改革成果,为全国高校同仁呈现了一场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盛宴。

名师风采:教学科研并重的实践型学者

陆华老师作为北方民族大学专任教师、硕士生导师,在结构工程、冲击动力学及固废材料研究领域深耕不辍。他主讲《理论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建筑工程实训》《高等混凝土理论与应用》等多门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并开设《钢筋混凝土梁实验》实验课程,构建了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

在教学改革方面,陆老师主持教改课题3项、课程思政项目1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项目1项,展现了卓越的教学创新能力。科研方面,他主持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校级科研项目及1项横向课题,授权多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陆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70余项,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个人还获得北方民族大学“教学优秀奖”和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体现了其出色的教学实践能力。

示范课精华回顾: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赋能

在两个小时的精彩分享中,陆华老师系统阐述了“理论+实践”双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内涵:

1. 理论教学的系统重构

陆老师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为例,展示了如何将冲击动力学、固废材料利用等前沿研究成果融入基础理论教学。他创新性地构建了“基础理论-前沿拓展-工程应用”三级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掌握经典理论的同时了解学科最新发展。

2. 实验教学的深度改革

基于丰富的实验课程经验,陆老师重点分享了《钢筋混凝土梁实验》课程的创新实践。通过设计层次分明的实验项目,引导学生从材料性能测试到构件受力分析,再到破坏形态观察,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有效转化。

3. 产学研的有机融合

陆老师将横向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通过固废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等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形成了“科研反哺教学、教学助推科研”的良性循环。

4. 混合式教学的创新实践

依托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项目,陆老师构建了“线上理论学习-线下实践训练-虚拟仿真辅助”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教学效果。

互动交流:教学改革热点深度探讨

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围绕“如何平衡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竞赛指导与日常教学的有机结合”“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估”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陆华老师强调:“理论教学要夯实基础,实践训练要注重创新,关键是要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

活动影响:推动混凝土课程教学创新

本次示范课通过展示“理论+实践”双驱动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为各高校混凝土类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与会教师纷纷表示,陆老师在实验教学改革、产学研融合、竞赛育人等方面的创新实践,特别是在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方面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虚拟教研室将持续推出系列名师示范课,搭建教师专业成长与经验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携手共建高质量课堂,推动土木工程教育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