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教研室

网站首页 / 虚拟教研室 / 正文

2024-09-19+王春林教授名师示范课
时间:2025-10-26 11:44   点击数: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课程设计与教材建设|王春林副教授示范课圆满落幕

2024年9月19日晚,土木工程虚拟教研室第五场示范课成功举办。赤峰学院王春林副教授以“《智能建造施工技术》课程设计与教材建设”为主题,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分享了其在应用型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方面的丰富经验,为与会师生呈现了一场内容扎实、实用性强的教学盛宴。

名师风采:深耕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实践者

王春林副教授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应用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一流实践课程《供热工程》负责人、赤峰学院应用型示范课程和一流思政课程负责人,他在课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教学科研方面,王春林副教授参与荣获2018、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市校级项目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特别是在教材建设方面成果显著,主编校企合作教材《智能建造施工技术》、专著《低品位工业余热建筑供暖》,体现了其在校企融合与知识转化方面的突出能力。

自2012年至今,王春林副教授主讲《测量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业余热利用》等本科课程,以及《城乡生态保护与建筑节能技术》等研究生课程,形成了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

示范课精华回顾: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的深度融合

在两个小时的精彩分享中,王春林副教授系统解析了应用型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的核心要点:

1. 智能建造课程体系构建

王教授以《智能建造施工技术》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符合行业需求的课程内容体系。他特别强调了传统施工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有机融合,分享了如何将BIM技术、智能监测、机器人施工等前沿内容纳入课程体系的具体做法。

2. 校企合作教材开发实践

基于主编校企合作教材的经验,王教授深入探讨了校企双元开发教材的模式创新。他分享了如何将企业真实案例、行业标准、工程实践融入教材内容,确保教材内容与行业发展的同步性,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优质学习资源。

3. 实践课程教学创新

作为自治区一流实践课程负责人,王教授重点介绍了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通过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的创新应用,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有效衔接,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 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

王教授结合一流思政课程建设经验,分享了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绿色发展、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等思政元素的具体方法,特别是在建筑节能技术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实践。

互动交流:课程建设经验深度分享

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围绕“如何有效开展校企合作教材建设”“实践课程质量保障措施”“智能建造课程内容更新机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王春林副教授强调:“应用型课程建设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教材内容要及时反映技术革新,同时要注重学生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系统培养。”

活动影响:推动应用型课程建设创新

本次示范课聚焦智能建造这一行业前沿领域,为各高校相关课程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与会教师纷纷表示,王教授在应用型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方面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校企合作、课程思政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土木工程虚拟教研室通过本次示范课,进一步深化了在智能建造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为推动土木工程专业转型升级和课程体系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虚拟教研室将持续推出系列名师示范课,搭建教师专业成长与经验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携手共建高质量课堂,推动土木工程教育创新发展!